1、北川羌族自治縣簡介
據史籍記載,北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夏王朝的創立者、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之地。唐代以前,縣境就建有眾多的大禹廟,每年農歷六月初六大禹誕辰舉行祭祀活動的民間習俗延續至今。縣境至今仍保存著大量有關大禹的歷史遺跡。集人文、自然景觀于一體的大禹故里風景名勝區已成為華夏子孫訪古探幽的圣地。
現存最早的縣志,由時任縣令姜炳璋主持編寫、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刻印成書的《石泉縣志》中詳細記載了縣境少數民族的淵源、分布、習俗及其被漢化的情況,一張番寨圖更是珍貴的歷史見證。50年代后,廢除民族壓迫制度,實行民族平等,未進行民族識別,大量羌、藏民因其外表特征不明顯而長期被視為漢族。80年代初,根據黨的民族政策和羌、藏等少數民族的要求,陸續甄別、恢復其族別。
縣內相繼建立了21個羌族鄉和羌族藏族鄉,占全縣31個鄉鎮的68%。1987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自1988年1月起北川按少數民族縣待遇”,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2002年全縣置3鎮17鄉,其中少數民族鄉15個,占鄉鎮總數的75%。自1986年開始進行的爭取建立羌族自治縣的工作歷時17年。2003年7月6日,國務院國函200375號批準建立北川羌族自治縣。
2、北川羌族自治縣
北川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進入縣境,在縣內相繼建立了兩個縣級蘇維埃、5個區蘇維埃、28個鄉蘇維埃、119個村蘇維埃政權。蘇區人民籌糧運糧,修路架橋,男女青年踴躍支前參軍,為紅軍打通北川峽谷通道、順利西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參加紅軍及為紅軍運送物資西進未歸者達3000余人。7月,紅軍離境,接踵而至的川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惡霸地主反攻倒算,殺人如麻。全縣人口減少近半。北川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1953年11月,四川省革命老根據地建設委員會將北川確定為“革命老根據地”。綿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軍碑林館”于2002年12月落成于禹里鄉奎星山下(2003年4月4日,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
縣境山地占幅員面積的98.8%,僅縣境東南一隅屬丘陵,占幅員面積的1.2%。25度以上坡耕地占68%;縣委、縣政府已制定5年內退耕還林(草)21.8萬畝的規劃,并被列為全國12個退耕還林科技支撐示范縣之一;到2002年底已完成退耕還林(草)8.5萬畝。農作物以玉米、馬鈴薯、油菜為主,糧食常年總產量為6萬噸左右。牧業以生豬、山羊、牛為主,年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5%以上。林地面積占幅員面積的80%,其中70年代以來大力發展的茶、藥、桑、果等多經濟基地已達20余萬畝,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退耕還林(草)工程的全面實施,北川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并將為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作出積極的貢獻。
新譯通翻譯公司提供北川羌族自治縣翻譯服務,為體現高度音意統一,同時也體現了公司“誠信待客、以誠立業、共榮發達”的宗旨。公司于2000年7月正式營業,業務以翻譯(口筆譯)為主、以商務中介、軟件開發、技術咨詢服務、網站設計等為輔。公司是北川羌族自治縣知名和有技術實力、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大最專業的科技型翻譯公司。看看同行的網站,再看看我們的動態公司業績,眾多和不斷擴大的新老客戶群就知道我們專業不專業。公司目前業務涉及長三角地區等省內較發達的市并輻射到珠三角地區、上海、浙江溫州、福建、廣東及少量海外業務,在建筑、機械、化工,金融,汽車,地質等專業翻譯領域具有領先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