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縣簡介
理縣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緣。國道317線沿雜谷腦河貫穿全境,東北與茂縣、黑水接壤,西南與小金相連,東南與汶川相通,西北與馬爾康、紅原毗鄰。全縣總幅員面積為4313.42平方公里,距離省會成都202公里,距州府馬爾康193公里。地形呈蜿蜒起伏的立體單元,地表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類型為低中山-中山-高山-極高山,是典型的中高山峽谷區。境內群山連綿,峰巒重疊,海拔1,422~5,922m,高差懸殊,溝谷縱橫。
理縣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雜谷腦河畔就有人類生息繁衍。《禹貢》為梁州之域,秦屬湔氐道,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汶山郡,始入中央版圖。西漢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設廣柔縣,屬蜀郡。東漢靈帝光和七年(178年)屬漢山郁。隋開皇六年(587年)置金川縣(治所今通化鄉卡子村)。仁壽元年(601年)改為通化縣。唐武德八年(625年)置維州和薛城縣,后陸續設小封縣、維州和定廉縣。宋、元設為霸州和保寧縣。
1950年1月16日成立理縣人民政府,屬茂縣專區。1951年11月縣治由薛城遷雜谷腦。1958年7月析縣成立含汶川、茂縣在內的茂汶羌族自治縣,1963年6月分縣恢復理縣至今。縣治雜谷腦鎮是藏語“扎西郎”的諧音,意為“吉祥之地”,是川西北交通要塞和商貿集散市場之一。雜谷腦鎮跨雜谷腦河兩岸,一橋飛架河谷,溝通兩岸交通,是國道213線(成阿公路)的樞紐和中心點。距成都202公里;離馬爾康190公里。1990年全縣行政建置為2鎮、IZ鄉、82村。4個居委會、203個村民小組。
2、理縣
蔬菜、經濟林木和畜牧業是全縣農村主要經濟來源。按照“以綠色農業為基礎”的發展思路,理縣加大了農牧業結構的調整的力度,重點建設無公害蔬菜、特色小水果、牦牛、養獐、酒葡萄、沙棘、中藥材、圈養山羊等八個基地。2002年,全縣完成蔬菜播面3萬畝,蔬菜總產量41644噸,蔬菜經濟收入1471萬元,占農村經濟收入的35%以上。推廣種植歐洲甜櫻桃1100余畝,推廣韓國蘿卜1630余畝,小水果產量2793.49噸,花椒產量115.59噸;畜牧業總收入1245萬元。
2002年理縣加快了無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設和申報工作,并于8月取得無公害蔬菜基地證書,9月取得無公害農產品標志證書,古爾溝鎮被列為全省第一批農業標準化示范鄉鎮。動植物資源主要樹種有冷杉、樺、柏、云杉、油松、落葉松、高山標以及文冠果、香樟、白楊、漆樹、檀木、沙棘等。有珍稀動物小熊貓、扭角羚、毛冠鹿、金錢豹和鸚鵡、畫眉、杜鵑、雉雞等。有靈芝、香菇、木耳等野生食用菌類。盛產品質優良的蟲草
、 貝母 、 天麻 、黃芪、 羌活 、當歸、
麝香 、 鹿茸 、熊膽、豹骨等名貴藥材。
水電產業已成為理縣的龍頭產業,圍繞水電資源開發,被阿壩州列入高耗能工業經濟開發園區。理縣結合自身實際在下孟鄉境內規劃了3000余畝的高耗能工業經濟園區,在縣城規劃了1500余畝的綠色經濟園區。
2002年全縣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7%,資金利稅率18%;主要產品產量:發電量達11050萬度,新產品硅鐵2500噸。實現鄉鎮企業總收入4231萬元;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3825萬元,比上年增長2.4%,實現利潤280萬元。
理縣旅游業得到迅猛發展,旅游業已從“接待型產業”發展成為
“支柱型產業”。目前,桃坪羌寨已進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最后時刻,米亞羅景區也正在與四姑娘山、臥龍一道抓緊申報世界自然遺產。2002年共接待游客22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895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600萬元,比上年增長53%。
新譯通翻譯公司提供理縣翻譯服務,為體現高度音意統一,同時也體現了公司“誠信待客、以誠立業、共榮發達”的宗旨。公司于2000年7月正式營業,業務以翻譯(口筆譯)為主、以商務中介、軟件開發、技術咨詢服務、網站設計等為輔。公司是理縣知名和有技術實力、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大最專業的科技型翻譯公司。看看同行的網站,再看看我們的動態公司業績,眾多和不斷擴大的新老客戶群就知道我們專業不專業。公司目前業務涉及長三角地區等省內較發達的市并輻射到珠三角地區、上海、浙江溫州、福建、廣東及少量海外業務,在建筑、機械、化工,金融,汽車,地質等專業翻譯領域具有領先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