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淄川區簡介
淄川區位于淄博市中部。地處東經117°41'~118°14',北緯36°22'~36°45'。
南鄰博山區,西接章丘市,北與周村、張店、臨淄三區相連,東傍青州市,東南與臨朐、沂源兩縣接壤。東西長49公里,南北寬42公里,總面積999.065平方公里。漢族人口居多,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蒙古族,黎族,佤族,壯族,苗族,朝鮮族,錫伯族等,主要分布在洪山、淄城、昆侖、寨里、嶺子、西河等鎮。
淄川之地,夏商為青州之域,秦屬齊郡。西漢初建般陽縣,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
年)為貝丘縣。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為淄川縣,
唐初置淄川郡。宋置淄川郡屬京東東路。元設般陽路,治所在淄川城。明初設般陽府,洪武九年(1376年)升淄川縣為淄川州,洪武十年(1377年)又改為淄川縣,屬濟南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廢府設道,淄川縣屬濟南道。民國17年(1928年)撤道,民國20年(1931年)縣轄十路改為九區。1948年3月,淄川縣全境解放,轄11個區。1955年4月,淄川縣制撤銷,原縣境內建立楊寨、洪山、昆侖3
個區。1956年2月,撤銷昆侖、楊寨兩區,設淄川區。1958年4月,洪山區撤銷,歸淄川區。
蒲松齡故居
坐落在淄川區蒲家莊東西大街北巷,擁有正房和東西兩廂房,正房三間為蒲松齡誕生處,室內陳列著他74歲時的畫像及生前用過的桌、椅、床、幾、硯臺、手爐、石景;懸掛著郭沫若、路大荒等人題寫的楹聯和匾額。1956年擴建了南院,與故居銜為兩進院落,增建南大門,請郭沫若題寫門匾“蒲松齡故居”。1963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辟為紀念館,又擴建了西院和北院,增設了陳列室、辦公室、接待室、展室,現有工作人員38人,故居已成為蒲學研究陣地和馳名中外的旅游點。
2、淄川區
農業總產值6.45億元,比上年增長12%。年末實有耕地面積1.71萬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3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51萬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
0.49萬公頃。糧食總產8.56萬噸,平均畝產227公斤。糧經產值比1∶1.85。肉豬、牛、羊年出欄14.11萬頭(只)。肉、蛋、奶產量2.62萬噸。水產品總產量0.1萬噸。工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39.0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0家,實現銷售收入149.2億元,增加值48.62億元,利稅19.2億元,利潤11.32億元。
建設環保基本建設投資0.47億元。完成更新改造投資1.21億元。建筑業總產值6.2億元,實現利稅5815萬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2.35萬平方米。全年污染防治總投資2.44億元,比上年增加0.88億元。
交通郵電郵政業務總量2789.76萬元。電話總戶數18.83萬戶。公路通車里程956.25公里,年貨運量1591萬噸,客運量1354萬人次。
貿易旅游城鄉集貿市場 64個,商品成交額114.99億元。進出口總值21847萬美元,其中出口總值16978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6951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217萬美元,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1家。主要旅游景點:蒲松齡故居、聊齋園、淄川游樂園、奎盛園、梓橦山、馬鞍山、文峰山、黌山、留仙湖、峨莊瀑布群風景區、魯中駕考中心、青云寺、孟子山、三臺山。旅游業年內接待國(境)外客人
1600人次,國內客人149.84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700萬元。
教科文衛各級各類學校153所,在校生113375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段在校生7.6萬人;教職工9116人,其中專任教師7709人。科研機構48個,4項科研成果獲市級以上獎勵。文化體育場所4處。醫院26處,床位962張,衛生技術人員1321人。社會生活全年支出救濟金78萬元。農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32215人,農民人均純收入4215元,人均居住面積32.5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0元,人均居住面積26.85平方米。
新譯通翻譯公司提供淄川區翻譯服務,為體現高度音意統一,同時也體現了公司“誠信待客、以誠立業、共榮發達”的宗旨。公司于2000年7月正式營業,業務以翻譯(口筆譯)為主、以商務中介、軟件開發、技術咨詢服務、網站設計等為輔。公司是淄川區知名和有技術實力、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大最專業的科技型翻譯公司。看看同行的網站,再看看我們的動態公司業績,眾多和不斷擴大的新老客戶群就知道我們專業不專業。公司目前業務涉及長三角地區等省內較發達的市并輻射到珠三角地區、上海、浙江溫州、福建、廣東及少量海外業務,在建筑、機械、化工,金融,汽車,地質等專業翻譯領域具有領先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