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濱州市簡介
濱州市濱城區位于黃河下游魯北平原,1982年設立為縣級濱州市,2001年12月原濱州地區撤地建市改為濱州市后,原縣級濱州市改為濱城區,為濱州市委、市政府駐地,版圖面積1040平方公里,轄3鄉5鎮6個辦事處,總人口60萬。
濱城區地處黃河三角洲經濟開發帶,富含經濟開發的各種資源。有可利用土地118.6萬畝,其中耕地68萬畝,濱州棉、小營稻米、濱州蠶繭是當地的名優特農副產品。有近25萬畝的荒地、荒灘、荒涂資源有待綜合開發。黃河橫貫境內38.5公里,市區內有大中型水庫4座,水資源充足,確保了工農業生產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石油、天然氣資源蘊藏豐富,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重要產區。
濱州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這里就有人類居住,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遺跡,不斷出土問世。春秋末期,偉大的軍事家孫武是惠民縣人士,他的《孫子兵法》十三篇,堪稱驚世之作。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王薄,在鄒平縣雕窩峪首舉義旗,成了隋王朝的掘墓人。明初農民起義領袖唐塞兒,濱州市人,她揭竿而起給明王朝以沉重打擊。漢孝子董永的故鄉就是位于小清河畔的博興縣。宋朝的范仲淹,就學苦讀的醴泉寺就在鄒平的長白山中。在現代史上,濱州地區也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渤海根據地。
這里的人民繼承和創造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著名的山東呂劇就發源于博興縣支脈河畔劉官村一帶,具有七百年歷史的濱縣民間剪紙和起源于元朝的胡集燈節書會等民間藝術也久負盛名。
濱州地區地貌類型多樣,南部山區連綿起伏,東北沿海灘涂遼闊,內陸腹地一馬平川,大小湖泊、坑塘星羅棋布,十幾條河流穿境入海。較大的山巒和湖泊有鄒平的長白山、黃山、博興的馬踏湖;著名的河流除黃河外,還有小清河、徒駭河等。
由于地貌類型的多樣性,構成了濱州農林牧副漁五業和農作物種類齊全的農業結構,形成了秀麗多姿的自然地理環境。
濱州地區土地遼闊,氣候溫和,山海齊備,土特產種類繁多。蘆葦編織的葦席、葦笠、筐籃和各種工藝品,不霉不蛀,耐摔耐磨;用草蒲編織的草鞋、拖鞋、地毯、茶墊等日用品,輕盈美觀、經久耐用;用臘桿制作的家具古樸典雅,臘桿蒸熟去皮后晶瑩透亮,如牙似玉,又有牙臘家具之稱。這些葦蒲、柳編制品和臘桿家具已暢銷美國、日本、加拿大、香港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2、濱州市
濱州市為強化城市規劃龍頭作用,提高規劃編制和管理水平,專門邀請了同濟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專家超前編制、評審了黃河住宅小區、西部開發區、蒲湖風景區、濟青高速公路以南縣城南區、205國道市區南北出口等規劃,擴大了城區規模,科學調整了區域功能。調整后的城市用地以河流和主干路為界,形成“一個中心、一條軸線、六條綠帶、五個組團”的布局結構,形成綠、水、城一體的城市格局和“秀水、綠脈、新城”的城市特色。
目前,新區框架初步形成,舊城改造效果明顯:以渤海七路為代表的道路拓寬改造工程,路面由12米拓寬到18米,沿路管網全部轉移地下,路燈全部更換,并新設了公用電話亭、果皮箱,增設了盲道,統一規劃了公交車、出租車停車位;以黃河四路為代表的民心工程,主要是進行規劃控制;以打通“竹節路”為代表的暢通工程,渤海四路全部向北全部貫通,渤海九路、黃河十路已完工,并在市區主要路口新上9套信號燈,投資達160余萬元。
新譯通翻譯公司提供濱州翻譯服務,為體現高度音意統一,同時也體現了公司“誠信待客、以誠立業、共榮發達”的宗旨。公司于2000年7月正式營業,業務以翻譯(口筆譯)為主、以商務中介、軟件開發、技術咨詢服務、網站設計等為輔。公司是濱州知名和有技術實力、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大最專業的科技型翻譯公司。看看同行的網站,再看看我們的動態公司業績,眾多和不斷擴大的新老客戶群就知道我們專業不專業。公司目前業務涉及長三角地區等省內較發達的市并輻射到珠三角地區、上海、浙江溫州、福建、廣東及少量海外業務,在建筑、機械、化工,金融,汽車,地質等專業翻譯領域具有領先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