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縣簡介
中牟位于河南省中部,隸屬省會鄭州市,東接古都開封,西鄰省會鄭州,土地總面積1416.6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人,轄11鎮6鄉,431個行政村。2006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19.2億元,同比增長17.9%。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到22.7:49.8:27.5。與2005年相比,一產所占比例下降4.4個百分點,二產提高了5.4個百分點。
中牟縣是鄭州近郊衛星城,是以汽車工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和住宅產業為主的生態園林城市,規劃2020年,縣城人口規模為22萬人,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6平方公里。目前,中牟已形成了以鄭州日產、紅宇機械、康立制藥等為龍頭的一大批工業群體,中牟工業正向科技型、外向型、集團化方向發展。
區位優越,交通便捷。中牟交通四通八達,鐵路、公路、航空優勢集于一體,地理位置極其優越。連霍高速公路、鄭開大道、G220線、隴海鐵路、S102線自北而南梯次排開、橫貫東西,S223線、萬三公路縱穿南北。西連京廣鐵路、G107線,東接京九鐵路、G106線。縣城北距連霍高速11公里,南距鄭州國際機場28公里,京珠高速、鄭州繞城高速、機場高速在縣域西南部交匯,交通十分順暢便捷。
氣候條件良好,生態環境優良。中牟縣屬典型的中緯度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熱同期。年平均日照2366小時,日時數多,總輻射量大,年平均氣溫14.2℃。全年農耕期為309天,作物活躍生長期為217天,無霜期為240天,有利于多種植物生長和農作物復種。中牟縣水資源比較豐富,年平均可利用總量5.5億立方米,全縣年均降水量616毫米。縣境內大小河流40余條,年均引黃水量3.01億立方米。縣域水資源利用保護情況良好,水質優良。全縣林木覆蓋率達到19.55%。中牟灘涂資源豐富,且為典型的黃河自然濕地,生物多樣性特征突出,生態功能和環境氣候優良。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鄉面貌顯著改變。在1997年實現村村通油路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公路建設和升級改造,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520公里,“四縱六橫”的路網格局初步形成,通行能力不斷提高。相繼實施農村和城市電網改造工程,天然氣管網基本覆蓋新老城區,能源保障能力不斷增強。連續16年奪取河南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紅旗渠精神杯”,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堅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綜合功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縣城東區升級改造和縣城西區開發建設穩步推進,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15.67平方公里,人口近10萬人,城市道路43公里,人均綠地面積3平方米。先后建成新世紀廣場、翠鳴園景區和11個街心花園,框架拉大,布局科學,功能完善,樹立了良好形象。梯次推進小城鎮建設,白沙鎮、雁鳴湖鄉被列為省級重點鎮,白沙鎮通過省級文明鎮和市級綠色城鎮驗收,鄭庵鎮通過省級衛生鎮驗收,城關鎮被國家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鎮”稱號,2007年元月,中牟被國家愛衛會授予國家衛生城市稱號。
農業產業基礎雄厚。中牟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主要農業經濟指標多年穩居鄭州市第一位,位于全省前列。先后被評定為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縣、園藝產品出口創匯基地縣、平原綠化高級達標先進縣、北京市“場地掛鉤”蔬菜生產基地縣和河南省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縣、農業“十強縣”之一。“縣南林果牧、縣中瓜蒜菜、縣北水面種植和水產養殖”的產業布局已經形成,設施農業、精品農業、標準化農業、無公害農業、生態農業相繼形成規模效應。種植業以培育特色產業為重點,24萬畝蔬菜、12萬畝西瓜、10萬畝水稻、30萬畝花生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日益鞏固,農作物復種指數達到258%。4個高效農業示范園帶動1萬座日光溫室生產的反季節蔬菜豐富了北方大中城市居民冬春季餐桌。4萬畝日光溫室早熟西瓜和9萬畝露地西瓜基本保障了省會鄭州及周邊大中城市的市場供應。全縣的28萬畝大蒜,曾獲馬來西亞博覽會金獎,被評為“河南省名牌農產品”,其產品及加工產品保持著農業出口創匯的龍頭地位,2005年,中牟大蒜被評為國家“三綠”工程蔬菜類十大暢銷品牌之一。畜牧業以建設黃河灘區綠色奶業示范帶為契機,以河南省畜禽良種繁育中心、山東橫店草業集團等龍頭企業為依托,大力發展畜牧養殖和奶業生產,建成9個高標準規模化奶牛養殖小區,成為鄭州最大的奶源基地。全縣大牲畜常年存欄11萬頭、山綿羊35萬只、生豬39萬頭、家禽376萬只。林業生產在實施防沙治沙、綠色通道和平原綠化等生態骨干工程的同時,大力發展苗木繁育、名優林果業等效益多元型林業。在發展水產養殖業過程中,積極引進推廣南美白對蝦、大閘蟹等名優新品種,培育出了享譽省內外的知名品牌——“雁鳴湖大閘蟹”,“牟紅牌”黃河鯉魚被評為省級名牌農產品。在農產品基地建設日趨完善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業和以冷藏保鮮為主的物流業,拉長農業產業結構鏈條,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形成了以喜萬年食品、帥龍紅棗、盛源食品為代表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群體。目前,冷庫庫容已突破20萬噸。
工業經濟總量穩步增長。近年來,中牟縣高揚工業興縣主旋律,抓住國家西部開發戰略、河南省東引西進戰略實施的有利時機,發揮綜合比較優勢,強力擴大對外開放,狠抓招商引資工作,工業經濟迅猛發展,初步形成了汽車、醫藥、建材、棉紡、機械制造等產業群體。主動與汽車產業配套銜接,河南省6家汽車制造企業中,已有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鄭州輕型汽車制造廠、鄭州紅宇專用汽車有限公司3家落戶中牟。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的主導產品有尼桑皮卡及其改裝車、運動型多功能車等60多個品種。其中尼桑D22皮卡車在高檔皮卡車市場占有率已達54%;運動型多功能車(SUV)——帕拉丁2003年初下線后迅速引領國內市場。公司積極從日本日產公司引進莫納諾、托瑞米諾兩種新款車型,進一步擴大產品系列。2004年,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收購了中信集團公司持有的鄭州日產股權,成為鄭州日產的控股股東,日本日產汽車公司對在華業務進行了戰略整合,東風股份進入中原腹地,將實現快速擴張。鄭州紅宇專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是年產3000多輛、180余種車型、銷售收入近3億元的專用汽車生產科研基地,保溫車、冷藏車銷量分別居全國第一和第三位,市場占有率均達25%以上。在汽車產業的輻射帶動下,泰新內飾、國基貿易等一大批汽車配件企業紛紛跟進。為構筑招商載體,打造招商平臺,在完善原有的6個鄉鎮工業園區功能的同時,我們規劃籌建了縣級工業基地和汽車配套工業園區。鄭州熱電聯產、天瑞水泥、中威高科、思維集團、河南美邦美家、省高等專科學校等一批大個頭項目相繼入駐。2006年,全縣共引進項目108個,協議資金15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2.1億元,同比增長52.8%。
著力打造產業集群。加快中牟發展,重點在工業,難點在農業,增長點在服務業,必須統籌發展、協調推進。按照產業聚集、突出特色、形成優勢的要求,加快空間布局調整,實現產業集聚。抓好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營造產業集聚的平臺,使全縣工業化發展實現從無序到有序、從分散到集中、從低層次到高層次三大轉變。利用延伸后的金水東路、航海東路的優勢,構建“三線六區”工業布局的結構框架,主動融入大鄭州建設和鄭汴一體化發展。“北線”沿鄭汴城市快速通道,依托鄭東新區大學城,在西部建設劉集高新技術產業區;依托開封杏花營產業組團,在東部建設官渡農產品加工產業區。“中線”沿國道220線,依托鄭州日產、紅宇機械、鄭州輕汽,在縣城建設中牟汽車產業區;依托鄭東新區,在西部建設白沙物流及加工產業區。“南線”沿航海東路,依托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鄭州汽車及裝備制造業產業區;依托新鄭國際機場,建設張莊食品加工和航空物流產業區。以“一線四帶”為重點,大力發展城郊型現代農業。沿省道223線,建設四個現代農業示范帶。縣南部的黃店、八崗、三官、刁家等鄉鎮,建設林果牧產業示范帶;縣中部的大孟、官渡、韓寺、姚家等鄉鎮,建設無公害高效種植業示范帶;縣北部的雁鳴湖、萬灘、狼城崗等鄉鎮,建設無公害水產養殖和水面種植示范帶;充分利用20萬畝黃河灘地資源,建設黃河灘區綠色奶業示范帶。以“兩個組團”為重點,加快發展特色服務業。以雁鳴湖生態自然風景區為核心,以東湖度假村、省高新農業示范園的提檔升級為輔助,大力發展特色生態旅游業;以縣城西區開發和鄭州市區東擴為契機,瞄準城市居民居住、商務和物流需求,大力發展高中檔住宅、商務和物流產業。
隨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全面實施,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步伐的明顯加快,鄭汴一體化發展的全面啟動,特別是鄭開大道的開通,中牟的區位交通優勢和土地、水、勞動力等資源優勢更加突出,中牟加快發展的基礎更為堅實。只要我們抓住機遇,中牟的經濟社會發展一定會實現新的跨越。
新譯通翻譯公司提供中牟縣翻譯服務,為體現高度音意統一,同時也體現了公司“誠信待客、以誠立業、共榮發達”的宗旨。公司于2000年7月正式營業,業務以翻譯(口筆譯)為主、以商務中介、軟件開發、技術咨詢服務、網站設計等為輔。公司是中牟縣知名和有技術實力、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大最專業的科技型翻譯公司。看看同行的網站,再看看我們的動態公司業績,眾多和不斷擴大的新老客戶群就知道我們專業不專業。公司目前業務涉及長三角地區等省內較發達的市并輻射到珠三角地區、上海、浙江溫州、福建、廣東及少量海外業務,在建筑、機械、化工,金融,汽車,地質等專業翻譯領域具有領先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