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匯區簡介
川匯區位于豫東平原,為周口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人流、物流、信息流、資本流的聚集地,1984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城市。
2000年8月撤市設區,川匯區總面積148平方公里,總人口34萬,轄三個鄉、五個辦事處,是一個具有濃厚的現代化氣息的新興城市。
地理條件優越。屬北溫帶大陸季風氣候,沙河、穎河、賈魯河交匯于區內,三岸對峙,風光宜人,有“小武漢”之譽,為豫東水、陸交通樞紐。水運上抵漯河,下達滬杭,漯埠鐵路橫貫區內,與京廣線、隴海線并軌,中、高等公路四通八達,北與鄭汴高速公路銜接,西與京深公路貫通,距薛店國際機場百余公里,已形成水、陸、鐵、空為一體的現代化交通運輸網絡。
歷史文化悠久。明清時期商賈往來,絡繹不絕,騾馬交易,馳名全國;皮毛皮貨,譽滿天下;與河北張家口并稱“南北皮都”,歷史上曾是中原四大名鎮之一。境內名勝古跡、人文景觀薈萃。座落于區中心的關帝廟,結構奇特,蔚為壯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鄰有人祖太昊伏羲陵、女媧城遺址、道家始祖老子故里、吉鴻昌將軍故鄉。是豫東旅游熱線之一。
國民經濟較快發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新一屆區委、區政府班子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按照“強化工業、膨脹民營、城鄉一體、活商富民”的發展思路,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加快發展,促使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民營經濟勢頭強勁。積極實施鼓勵民營經濟發展和各項優惠政策,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多方籌措資金,相繼建成了荷花市場四期工程、新華步行街、鐵路建材城、中州商城一期工程等一大批專業和綜合市場,為民營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截至2002年底,我區民營企業發展到902家,其中投資千萬元以上的12家,500萬元以上的23家,個體工商達到6767戶,完成稅收4342萬元,占全區財政收入的44%。民營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在我區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城市化進程步伐加快。重點改造了七一路、周濱東路、建設路等十多條主次干道,硬化美化了30多條小街小巷,進行了大規模舊城改造,創建花園小區等一大批高檔商住小區。積極配合市里搞好重點工程建設,圓滿完成各項拆遷建設任務。
對外開放成效顯著。我區抓住東部地區產業升級和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積極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把市場開發、舊城改造、現有企業的出售租賃與合作改造、農產品深加工、高科技項目等作為引資重點;不斷拓寬招商,努力改善投資環境,鞏固和擴大招商引資成果。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技興區成效明顯,榮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區。教育事業不斷進步,社會力量辦學方興未艾。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取得新的成績。計劃生育工作連年保持全省先進位次。城鄉市場繁榮,商品供應充裕,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衣食住用行得到較大改善。
宏偉藍圖令人鼓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0億元,年均遞增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
41.5 億元,年均遞增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3億元,年均遞增15%;工業增加值達到11億元,年均遞增15%;農業總產值達到4.4億元,年均遞增6%;地方財政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同步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043元,年均遞增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637元,年均遞增6%;人口自然增長率每年控制在7‰以內,城市登記失業率低于4%。
新譯通翻譯公司提供川匯區翻譯服務,為體現高度音意統一,同時也體現了公司“誠信待客、以誠立業、共榮發達”的宗旨。公司于2000年7月正式營業,業務以翻譯(口筆譯)為主、以商務中介、軟件開發、技術咨詢服務、網站設計等為輔。公司是高淳知名和有技術實力、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大最專業的科技型翻譯公司。看看同行的網站,再看看我們的動態公司業績,眾多和不斷擴大的新老客戶群就知道我們專業不專業。公司目前業務涉及長三角地區等省內較發達的市并輻射到珠三角地區、上海、浙江溫州、福建、廣東及少量海外業務,在建筑、機械、化工,金融,汽車,地質等專業翻譯領域具有領先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