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和縣簡介
西和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西秦嶺南側,長江流域西漢水上游,轄24個鄉鎮,面積1861平方公里。人口35萬。
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遺址多處存留。是氐民族的搖籃,秦王朝的發祥地之一。漫長的歲月中,這塊古老的土地數度輝煌,為華廈文明作出了貢獻。“仰則觀象于天,府則觀法于地,以通神明之德,以類尤物之倩”的華夏人始祖——伏羲誕生于斯。
歷史上這塊蜀隴往來要沖之地“引無數英雄竟折腰”。楚漢相爭、漢光武平蜀、諸葛亮陸出祁山、吳、吳抗金,直至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都在西和留下足跡。魏晉時期,公元296年,略陽清水氐楊茂搜在此建立政權,史稱“九池國”,歷四百余載。西和養育了漢代辭賦家趙壹,即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游歷,吟唱出“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彪炳千秋、膾炙人口詩章的佳境,更是蘇軾魂牽夢縈的地方。騰跡歷歷,史冊煌煌。
黨和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為西和的繁榮和發展注入了活力。1996年,全縣經濟發展水平是:國內生產總值30100萬元,人均838元;工農業總產值36185萬元;財政收入2246萬元。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電力、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有了較快發展。24個鄉鎮全部通電,鄉至村通電率達80%。縣內公路總長471公里,16條公路連接全區其他8個縣,往北有通往隴海線天不火車站的三級線道,往東北、東南有通往陜西、四川的四級縣道。3000門程控電話與全國并網直撥,移動電話即將開通。通訊聯絡極為便利。
2、西和縣
素有“寶貝的復新地帶”之稱的西和,物淮南北東西,地下地下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氣候濕潤,四季分明。平均海撥1692米,平均氣溫8.4℃,無霜期149至214天,日照照1500至1800小時,降水量451至734.7毫米.糧食生產一年一熟,盛產小麥、玉米、洋芋、蒿麥等。野生值物1000余種,藥用植物358種。
隨著生產技能的提高,半夏人工栽培與加工取得成功,年種植面積5000余畝,產量6430噸,加工出口250噸,遠銷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成為西北最大的半夏集散地。試驗截植山茱萸,西貝母已獲成功,并大面積推廣種植。經濟林果以花椒、麥果為主,南部初步建成花椒基地,北部建成麥果基地,均已掛果收益。農村產品加工形成以洋芋加工為主,年加工原洋芋1.5億斤,還有地毯、草編工藝等。畜牧養殖已建成部分肉牛、小尾寒羊、良種豬、肉雞等生產基地。這些項重點產業年產值1億元左右,已成為增加群眾收入的主要來源。
西和更以雄厚的礦產資源而馳名。金屬礦產有鉛、鋅、銻、金、銀、銅、鐵等。非金屬礦產有大理石、冰洲石、硫磺、泥煤等。縣境內東部屬全國鉛鋅第二大礦床西成鉛鋅礦帶之北翼,儲量3546萬噸;南部山區的崖灣銻礦號稱全國第三大銻礦。儲量521萬噸;沙金、巖金遍布全縣,處于陜甘川三省“金三角”地帶,儲量約10噸。目前已建成鉛鋅采選加工企業12戶,年采礦40萬噸,日處理1650萬噸,銻采選企業3戶,日浮選300噸。年產鉛精礦6500噸,鋅精礦39000噸,粗鉛2400噸。黃金堆浸企業23家,年產黃金50公斤,境內水力資源較為豐富,理論蘊藏量為63313千瓦,可開發量為12079千瓦。可供開發利用水面1300畝,目前養魚260萬尾。
新譯通翻譯公司提供西和縣翻譯服務,為體現高度音意統一,同時也體現了公司“誠信待客、以誠立業、共榮發達”的宗旨。公司于2000年7月正式營業,業務以翻譯(口筆譯)為主、以商務中介、軟件開發、技術咨詢服務、網站設計等為輔。公司是西和縣知名和有技術實力、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大最專業的科技型翻譯公司。看看同行的網站,再看看我們的動態公司業績,眾多和不斷擴大的新老客戶群就知道我們專業不專業。公司目前業務涉及長三角地區等省內較發達的市并輻射到珠三角地區、上海、浙江溫州、福建、廣東及少量海外業務,在建筑、機械、化工,金融,汽車,地質等專業翻譯領域具有領先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