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川區簡介
金川位于河西走廊東部騰格里沙漠南緣,東經101°29′至102°34′,北緯38°至39°。古“絲綢之路”從此經過,是新歐亞大陸橋沿橋城市之一。南面臨永昌縣;北靠內蒙古自治區;東與武威相連;西與張掖毗鄰,金昌市人民政府在本區,又有金川公司、八冶公司駐金大企業,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歷史沿革:金昌歷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氏族社會,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商周時期,為西戎牧地。春秋戰國至秦,月氏駐牧于此。漢初,屬匈奴休屠壬轄地,自西漢武帝置縣,到元初的千余年間,曾設彎鳥、番和、細靴
顯美、番禾、焉支等郡、縣。元置永昌路,明置永昌衛,清改為永昌縣,沿用至今。1936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進駐永昌,建立了中華蘇維埃永昌區(縣)政府,僅存23天。
1958年10月,永昌縣白家咀發現大型硫化銅鎳礦。隨著鎳礦的開發,昔日黃羊出沒、人跡罕至的荒漠戈壁上建起了一座新興的工業城鎮——金川。金川區始建于1985年,系甘肅省金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因鎳礦儲量居全國首位,被譽為祖國鎳都。
全區總面積3770平方公里,總人口19.3多萬人,轄寧遠堡、雙灣兩鎮,6個街道辦事處。區內現有2個國營農場、1個區屬園藝場、26個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林場,27個行政村,164個村民小組。有漢、回、藏、東鄉、裕固等民族。
人口構成:金川區位于河西走廊東部以北,東鄰民勤縣,西、南鄰永昌縣、北與內蒙阿拉善右旗毗鄰。總面積3770平方公里,有漢、回、藏、東鄉、裕固等20多個民族,總人口18.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占69%,城鎮人口占總人口73.9%。
2、金川區
農業資源:農業資源開發潛力較大,近年來,全區農業引進高新技術和優良品種,發展日光溫室、節水灌溉、地膜種植、規模養殖等種養技術,形成了糧食、蔬菜、畜牧、林果、瓜類、玉米、甜菜、農業綜合開發等多個高效農業示范園區,逐步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城郊型農業經濟特色日益突出。
農作物以糧食為主,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啤酒大麥、洋芋、豆類等。經濟作物有蔬菜、甜菜、油菜、瓜類等。經濟林有蘋果梨、蘋果、梨、紅棗、葡萄等,
特別是西瓜、蔬菜、蘋果梨等已成為享譽盛名的拳頭產品。
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17365千瓦,農村電氣化建設進展迅速,已基本達到國家農村電氣化區建設標準。
小康住宅:金川區從1994年啟動農村小康工程建設以來,歷屆區委、區政府都把搞好村鎮建設,改善農民住宅條件做為整個農村小康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抓。特別是自1997年以來,區委、區政府在改善農村住宅方面提出了“一年起步,二年上路,三年大見成效”的總體目標和“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分類指導,典型引路,整體推進,建設一批,鞏固一批,再抓一批”的指導思想。從改善住宅條件,整建鄉村道路,美化村容村貌,治理環境衛生入手,先后在全區確定了12個村為住宅新建、改建示范點。截止2002年底,全區新建、改建磚木、磚混以上農村小康住宅7600多套,占全區農村總戶數的61.8%,其中,建成寬裕型小康住宅1670套,二層以上樓房750套。
全區近幾年新建、改建的農村住宅,平房的面積在180平方米左右,造價2—3萬元;樓房的面積在200平方米左右,造價6—8萬元。農村住宅的總體布局為前、中、后三院。前院為居住生活區,中院為農具等雜物儲藏區,后院為種植養殖區,布局科學合理,功能完善齊全。
新譯通翻譯公司提供金川區翻譯服務,為體現高度音意統一,同時也體現了公司“誠信待客、以誠立業、共榮發達”的宗旨。公司于2000年7月正式營業,業務以翻譯(口筆譯)為主、以商務中介、軟件開發、技術咨詢服務、網站設計等為輔。公司是金川區知名和有技術實力、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大最專業的科技型翻譯公司。看看同行的網站,再看看我們的動態公司業績,眾多和不斷擴大的新老客戶群就知道我們專業不專業。公司目前業務涉及長三角地區等省內較發達的市并輻射到珠三角地區、上海、浙江溫州、福建、廣東及少量海外業務,在建筑、機械、化工,金融,汽車,地質等專業翻譯領域具有領先優勢......
|